目前分類:鐵人夢語 | 李萬吉 (42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作者/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 李萬吉
全文出處/
中時電子 

  每到寒暑假期間,就會有一些家長在思考孩子是否該換個學習環境的問題,這些家長除了因工作或居家遷移,通常有幾種原因,例如對原學校的環境、管理、師資不滿意,學校又不肯或無法處理;覺得原學校的課程與教學無法符合期待,擔心孩子學習成果不好,影響未來(尤其是升學)的競爭力;或是孩子在原學校適應不良,希望改變環境重新開始。
  家長在評估新學校時,也往往會特別在意某些要素。有些是只希望不要再遇到類似問題,讓孩子安穩正常的求學;有些則看重新學校更好的課程特色或績效表現,讓孩子有更多學習機會。另一方面,他們也會對原學校的優點有些不捨,會期待新學校有同樣特色,甚至會建議新學校也能比照辦理。

文章標籤

Hello KC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 李萬吉
全文出處/
中時電子

  過去常聽人說大陸因實施一胎化,使得家長對孩子過度保護,尤其捨不得孩子受一點傷,吃一點苦,產生非常多媽寶。這幾年實際在大陸辦學後,的確也發現那裡的孩子比較經不起摔,很容易就受傷送醫,無形中也增加學校管理上的負擔。
  這種媽寶的現象在台灣雖然沒那麼嚴重,但隨著少子化問題,這現象也愈來愈常見。在許多孩子活動的場合中,常聽到父母不斷提醒「跑慢點」、「別爬那麼高」、「小心跌倒」,或者直接禁止孩子做那些追趕跑跳的動作。

文章標籤

Hello KC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 李萬吉
全文出處/
中時電子

    2016大選結束,台灣人民再次展現民主力量,不僅選出首位女總統,促成了台灣第三次政黨輪替,就連百年不動的國會結構也翻轉了。民進黨首度完全執政,未來四年是否能實現其選前諸多革新改變的承諾,為台灣帶來更好的發展?馬上成為大家期待的焦點。
  台灣現階段確實有太多急需要改革的問題,許多團體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在自己關注的領域上能爭取更多權益,如何在有限的資源和時間中務實地推動更多政策或立法?對強調改革的新政府來說,無疑是一大挑戰。

文章標籤

Hello KC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 李萬吉
全文出處/
中時電子

DSCN9128.JPG 

    總統和立委大選將至,這陣子媒體充斥著各種選舉新聞,談話性節目也有討論不完的話題,造勢場子看起來也熱熱鬧鬧。
  這些看似屬於大人的活動,其實也讓許多小朋友產生好奇和疑問,發現有些父母會耐心的解釋這些遊戲規則,讓民主的觀念慢慢在小孩心中萌芽;但也有不少用「政治很亂,小孩不用管」之類的話來省掉麻煩,錯失了很好的民主教育機會。

文章標籤

Hello KC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 李萬吉
全文出處/中時電子
  

Afra參賽-1  

    回顧過去一年,台灣教育環境仍有許多動盪,像全國性的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的問題,高中歷史課綱修訂的爭議,都對社會和學校造成的很大的衝擊,逼得許多家長和學生走上街頭抗議,也讓多數人對台灣教育有更消極負面的看法。 

  然而也非所有動盪都是不好的,許多在教育基層默默產生的正面積極改變,例如學教翻轉、學習共同體、創客教育等,或是像「均一教育平台」、「為台灣而教」等實現社會公義的作為,反而為台灣教育帶來更多感動和啟發,讓我們在各種紛擾之中,仍然看到教育的一絲希望。

文章標籤

Hello KC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 李萬吉
全文出處/中時電子  

20120328-108  

    過去科技的發展對中小學教育現場的影響,多發生在教學媒介和教學方式,例如多媒體教學、行動載具學習、線上即時課程等,這些教學的內容仍以原有的課程教材為範疇,只是利用新的科技讓教學更有效能。

文章標籤

Hello KC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 李萬吉
全文出處/中時電子

DSC_7292   前幾天台北市宣布要取消國小學生寒暑假作業的規定,讓寒暑假作業成了這幾天的熱門話題,贊成和反對聲音都有,其中不少教育界人士擔心如此會讓學生怠惰而影響學習,但若細看該新聞的原貌和相關報導,就會發現許多憂慮應該是多餘的。

  其實教育局是停止適用「台北市各國民小學寒暑假作業實施要點」,並不代表學校「不能」要求學生做寒暑假作業,實際上許多縣市根本沒有訂定類似的要點,學校還是能依其教育專業來設計學生的寒暑假作業。所以關鍵並不在於是否有規定作業,而在於讓孩子做什麼樣的作業? 

文章標籤

Hello KC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 李萬吉
全文出處/中時電子

DSCN9558  

  根據報導,2014年各大學培育師資生約8000位,不到10年前最高峰的4成。不僅選讀師範校院的人數減少,就連師範校院畢業生從事教職的比例也明顯降低。以台師大為例,近年應屆畢業生僅4成擔任教職,其他都轉往各行業發展。師培生不再以擔任教職為首要工作選項。

  這些年來台灣中小學師資一直存在供需失調的問題,許多流浪教師征戰多年無法謀得一份正式教師職務。另一方面,也有人批判過去師專時代都是成績非常優秀的學生才能當老師,師資培育開放後,一般大學生也有機會成為師資生,使得國小教師的素質下降,尤其國小數學、自然等學科的教師學科專長不足,甚至連板書也寫不好,嚴重影響教學品質。

文章標籤

Hello KC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 李萬吉
全文出處/中時電子

DSCN6814  

    一位家長在臉書上貼文,詢問該如何向五年級的孩子解釋「分數乘以整數時,為什麼只需要乘以分子,不需要乘以分母?」不少他的臉書朋友紛紛提供各種解說,有的直接用數學演算說明,有的用圖解示意, 還有人建議去買切片的蛋糕實際做實驗。

  有意思的是,這個對多數大人來說,本來是想都不需要想的問題,卻不見得能輕易的解釋清楚又易懂。有些解釋很專業,但超乎孩子所學的數學概念;有些說明看起來很複雜,又很容易讓孩子的邏輯跟不上;有的圖說看似簡單明瞭,孩子卻可能用不同的角度去見解。於是有人冒出一句「現在知道當小學老師不簡單!」

文章標籤

Hello KC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 李萬吉
全文出處/中時電子_MG_0550

    前台大校長李嗣涔在台灣大學電機系系慶致詞中提到,台大電機系學生太專注在自己的專業,缺少思辯力,沒有思想,對周遭社會問題沒有感覺,建議理工科系甄試時應加考小論文。李前校長的批判的確點出部分台大生的問題,但像葉丙成教授所說,這不是只有台大電機如此,而是全台灣大學生的普遍現象。
    也常聽到大學教授抱怨現在的學生上課都只會聽講,好一點的會抄筆記,卻不知如何參與討論?對議題沒有或不敢提出自己的觀點。勉強擠出的一些想法,又缺乏邏輯,甚至答非所問,不知所云。而這些問題隨著大學生畢業進入社會,也成了民間企業與政府機關的問題,會聽命行事,但缺乏主動和創意。
    這問題也不能只怪台大或其他大學,思辯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得從小長期的累積。所以這是整個中小學教育的問題。我們傳統的學習模式,總被框在法定的課程和教材中,被各種測驗的標準答案綁架著,學生被訓練在既定的線索中快速找到正確答案,並不被鼓勵有太多自己的想法。當學生有不同的思維或答案,通常是直接被否定,甚至被責罵或嘲笑,漸漸讓學生失去表達想法的勇氣。

文章標籤

Hello KC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 李萬吉
全文出處/中時電子DSCN5006

    「校務評鑑」應該是學校校長、主任和老師心中極不想聽到的四個字,幾年一次的校務評鑑,受評鑑的學校如臨大敵般,無不戰戰兢兢。從事前的評鑑資料準備、自評報告撰寫,訪視演練,到評鑑當天的接待細節、流程掌握、人員應對等等,想辦法做到盡善完美,就是希望讓評鑑委員留下好印象,拿個好結果,證明該校的優秀辦學成果,同時也是校長的重要政績。
    只是長期以來的各級校務評鑑,往往讓人覺得流於形式,其過程勞師動眾、浪費經費紙張,影響學校運作等問題,引起最多反彈。加上評鑑指標項目繁多,內容包山包海,要在短短一天至兩天的時間,由幾位不同專長領域的專家學者,給學校一個明確的評判,那是何等高難度的任務?
    難怪有人批評學校過度重視表面工夫,抱持僥倖的心態,盡可能隱惡揚善的作法,各校評鑑結果也沒能分享學習,根本失去校務評鑑是要幫助學校找出問題,並加以改善的本意。

文章標籤

Hello KC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 李萬吉
全文出處/中時電子    

DSCN7937  

    近年來教師對自身工作權益的意識提高,從教師會發展到教師工會,部分教師團體積極爭取教師的權益,或許增加對教師的福利保障,卻也造成許多學校行政上的困擾,甚至引起社會反感。

    例如前陣子宜蘭縣教師工會提出的協商條件,即便還有待討論,卻已讓社會觀感不佳;最近又傳出公立學校教師利用育嬰假規定的漏洞,刻意在寒暑假期間撤銷六成薪的育嬰假,實質上享受領全薪卻不需到校上班的寒暑假,而且追蹤發現這種現象在全國各地都有,雖然只是少數老師的行為,但對多數認真付出的老師來說,同樣已造成傷害。

文章標籤

Hello KC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 李萬吉
全文出處/中時電子  

   DSCN5802     

    台灣少子化的問題,早已一波波在各級教育現場出現,從幼教、小學、中學逐步被影響,只是在主管機關降低中小學班級學生數和學校班級數之下,造成的衝擊似乎沒有預期的大。然而就像煮蛙效應般,當大家慢慢輕忽這個問題時,接下輪到高等教育面對少子化衝擊,其結果卻可能遠大於大家想像。

文章標籤

Hello KC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 李萬吉
全文出處/中時電子

DSC_3568

  自從12年國教免試入學將服務學習納入計分項目後,有不少人批評學生只是為了分數才做服務,喪失服務學習的本意。最近新聞也報導部分縣市將才藝競賽名次納入計分,導致許多國中生為了「賺取」分數,搶著參加各式各樣的比賽,以往冷門的比賽反而變搶手,偏差的現象同樣引起許多批評。

  以動機來看這種現象或許有待商榷,然而從教育目的來看,由評量來引導學習方向,有時是必要的手段。如果能因為入學制度讓學生多接觸到原本就缺乏的學習內容,或是累積一些人生經驗,只要方式不過度扭曲,其實都算正向的發展。多點學生接觸風箏、陀螺等民俗技藝,總好過花更多時間待在補習班裡,或成天埋頭在參考書測驗卷中。

文章標籤

Hello KC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 李萬吉
全文出處/中時電子

DSCN6381

    華人社會對孩子的學習進度總是特別在意,總是希望孩子在每一次檢核點上都能領先他人,覺得這樣能早一步抵達終點。因此在各種和孩子學習或成長有關的商品廣告中,最常看到的大概就是「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了。

  在接近一元化的考試制度和升學主義引導下,提早學習和訓練的確有可能增加孩子贏得考試競爭的機會,然後獲得好的學歷,進而爭取到好的工作。

文章標籤

Hello KC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 李萬吉
全文出處/中時電子
  

DSCN6045  

    12年國教實施2年,有民間團體近期調查發現仍有超過7成學生認為壓力變大,更有家長團體斷定12年國教徹底失敗,期待未來執政的新政府能重新開機,恢復基測入學制度。

文章標籤

Hello KC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 李萬吉
全文出處/中時電子報

DSCN5796  

    台灣的大學數量過多,對大學來說搶學生成了非常重要的任務,即使是生源不會有問題的頂尖大學,也都想辦法要挑優秀學生。

  日前大學入學管道到底該增加指考分發的比例?還是以推薦申請為主流?幾所頂尖大學的不同看法引起許多討論,也各有支持的論點。不過這個問題的背後,所蘊藏著對優秀學生的認定價值,其實更值得思考。

文章標籤

Hello KC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 李萬吉
全文出處/中時電子報

DSCN5610     問到許多到國外讀書的學生對上課的第一印象,都會提到老師「準時下課」,相較之下,國內老師對上下課時間的掌握的確比較「含糊」些。有時晚幾分鐘進教室,有時拖幾分鐘下課,嚴重的還會占用整個下課時間,等到下節課的老師來了還欲罷不能。

  老師會延遲下課時間,可能基於責任心,認為要把應該教的課程教完,或把該交代的事情說清楚。但對時間寶貴的學生而言,下課鐘聲未響,心可能就已飛出教室,老師在台上多講的那幾分鐘,可能有度日如年的感覺,老師所講的內容,大概也很難聽到心裡。

  學生抱怨下課時間不夠,老師也會抱怨上課節數不足,尤其這幾次課綱調整時,幾乎各科老師都會呼籲增加節數。那些彈性課程的美意,最後常引起各科搶食的角力。知識這麼浩瀚,老師怎麼教得完?就算把課本上的內容,以及精心準備的補充資料都講完了,就真的是教完了嗎?學生就真的學會了嗎?當我們把教學的核心從「教」轉移到「學」,就會發現需要重新思考「教不完」這個問題。

文章標籤

Hello KC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 李萬吉
全文出處/中時電子報
DSC00803

    社會上有許多職業,如醫師、律師、工程師或各行各業的達人,都因其展現的專業而受到尊重,卻少有其他職業的節日和教師節一樣這麼受到重視,儘管有人覺得尊師重道的精神已大不如前,但仍有許多人會藉教師節表達對老師的感謝。
    當然老師也有好有壞,什麼樣的老師總是特別讓人感佩與懷念?其實只要在腦子裡稍微回想一下,自己求學的階段中所遇到過各式各樣的老師,或在各種媒體平台上所看到許多老師的故事中,哪些老師會特別讓我們感念一輩子,或者被他們的故事感動不已?就不難找到答案。

文章標籤

Hello KC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 李萬吉
全文出處/中時電子報

中學部拍攝 (15)

    最近大學入學考試和大學生品質問題又浮上檯面,有些大學和高中校長呼籲將高中學測時間延後至5、6月舉辦,並納入高三教材範圍,讓高中的學習更完整,也讓高三的班級更穩定。這說法看似有理,但把問題完全歸咎給學測舉行的時間,恐怕是失掉了學習的真正意義。
    高三學生申請到大學後就沒辦法專心上課的現象,的確受到大學多元入學制度影響,但此現象真正凸顯的問題,是我們的學生一直都只為了考試在學習,當短期目標達到了,學生自然失去學習的動機。而高中學校無力改變,只好寄望靠大學考試制度的調整來減少他們的問題,又再次驗證了同樣現實但卻偏差的教育價值觀。當大部分的高中生只為了升學考試而學習,又怎能期待他們到大學會有強烈的主動學習意願?

文章標籤

Hello KC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