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一年級學年主任李芝文老師
教室裡最美的風景是學生專注認真的上課神情,能夠讓每個孩子都喜歡上課,是身為老師的成就。如何激勵讓學生點燃對學習的熱情,是老師最關注的焦點。
2014年寒假,我們拜訪日本推行學習共同體的學校時,在牆面上,張貼著佐藤學教授的簽名,上面提的字是「educare」,讓我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從課堂上師生間的互動、學生間的交流以及備課會議時老師間的溝通,每一環節都在展現佐藤學教授所強調的「educare」。我們都知道不可以放棄任何一位學生,但是當老師在課堂中面對全班的學生時,確實很難顧及每一位學生是否都有被妥善的照顧;而在日本參訪這些學校時,我發現在教室裡沒有「客人」,每個學生都全神貫注的在聆聽及對話,老師的話變少了,學生的發言變多了,老師從指揮的角色中退位,把思考的機會留給學生。特別的是,學生和老師的音量都非常小,小到不仔細聽就會不知道剛剛他在說什麼,整間教室寧靜但不沉悶,學生對於發表的態度也是非常落落大方,即使有不同的想法出現,也不會有人一直要堅持己見或覺得自己說錯很丟臉,因為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而不只是追求標準答案而已。
回到台灣,透過寒暑假及每週的學年研修備課時間,老師們共同集思廣益如何將在日本所學適時融入在我們的教學裡。我們認真的討論每一課的教學重點,以及該如何提問,才能激發學生樂於思考及學習。大家熱情的提供自己的想法,拿出各式壓箱絕活,過程中有爭執、有疑問,也有找到答案的喜悅,這種毫不藏私的認真與熱忱,讓我們的心更加凝聚。也因為有這樣的交流,老師們對課程理念和具體做法有相同的共識。在班級間觀課時,老師們自然而然的蹲下來,跟孩子的高度傾聽孩子的討論與對話。課後,老師再針對教學內容及觀課的反應進行回饋,不管提供的是優點或是待改進,都是足以讓自己成長的動力,就像日本的鴨志田小學校校長所說的:「評價不是為了結果,而是為了改善。」而在我們改變了教學方法之後,教室裡的風景也跟著改變了,比起以前由老師來說明,孩子更渴望自己找出答案。上課時,透過小組討論,他們能知道別人有什麼不同的想法,更能專心傾聽同學的發表;或是就在七嘴八舌的討論之中,答案就慢慢出來了,藉由老師串連學生的回答,建構為完整的概念或是答案,看到孩子臉上滿足的神情,是老師最大的成就與欣慰。
回想專業成長這一路上的點點滴滴,看著自己和學年夥伴在教學過程上的成長,也看著孩子從被動轉為主動學習的態度,能讓他們擁有主動思考的態度和不怕答錯的勇氣,這應該就是校園裡最美的風景。
康橋雙語學校邀請您
《5月6日走進我們的大門,請至官網報名參加》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