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站作家:李萬吉(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
本文同步刊登於中時電子報:教育 不應有成績偏見
在強調多元文化的當今社會中,我們周遭其實仍充滿各種偏見,包括性別、種族、身材、職業等,這些偏見的共同特性就是「以某種特定元素來主觀判斷其可能的表現」。由於許多偏見已根深柢固,多數時候我們會不自覺它的存在,卻無形中造成許多傷害。
我們很容易在大人的社會裡發掘各種偏見的例子,但仔細想想,孩子的教育環境中,其實早已將這些偏見的種子灑在各個角落。舉例來說,在智育掛帥的觀念下,我們容易把「成績好」和「好學生」畫上等號,然後就時常把「成績差」連結到「智力低」或「行為有問題」。
實際上許多孩子雖無法在課業上有好的表現,卻在其他方面有過人之處,只是得不到讚賞或注意的情形下,逐漸失去對學習的興趣,甚至開始產生消極的對抗,於是產生惡性循環,加深大家的偏見。又好比一般人總認為「運動員不會讀書」,所以當林書豪這樣的例子出現時,特別引起大家注意,殊不知醫學研究早已證實運動更能幫助大腦發展。
像這樣以學業成績為「優秀」標準的偏見,不僅存在教育現場裡,也反應到教育政策的制定,就拿一直被爭論的十二年國教高中入學問題為例,當台北市政府允許建中、北一、成功、中山四所公立高中的免試入學比例特別低時,代表他們是以「考試成績」來認定這些學校是「明星」,這豈不也是一種偏見?對其他努力發展多元特色的高中來說也相當不公平。
許多觀念都是從小慢慢累積而成,如果教育人員不自覺自省,恐怕無形中也灌輸許多偏見給孩子,造成更多社會上的對立和傷害,不可不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