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 李萬吉

全文出處/中時電子報

20200928001397.jpg

  前些日子聽了一場關於校園自殺防治的報告,感觸很深,這幾年青少年自殺率逐年攀升,青少年憂鬱症比例也快速增加。然而這日趨嚴重的問題,政府、學校和醫療體系雖已察覺和重視,但投入的防治資源顯然不足,最常接觸青少年的學校老師與家長,對相關問題的知識與觀念,也亟需強化。

  青少年應該是充滿青春活力的時期,但多年來許多調查發現,台灣的青少年普遍處在不快樂的情緒中。那些不快樂的因素多半來自課業壓力、親子關係和同儕相處。實際上這些外在的不利因素很難避免,因此大人常習慣孩子自己去面對壓力,期待他們自我成長,甚至覺得問題沒那麼嚴重,長大後還要面對更多考驗。

  或許多數孩子能夠安穩的走過這些情緒低潮,但總有些孩子承受不住這樣的壓力,出現不同程度的憂鬱症狀,此時若能有專業的協助和支持,問題通常能改善。遺憾的是,因為對憂鬱症不夠瞭解,容易讓我們忽略憂鬱青少年所表現出來的警訊,甚至採取錯誤的方法來試圖引導矯正他們的問題,導致問題更嚴重。

  現在醫學對憂鬱症已有相當成熟醫療機制,傳統社會中,人們對於「心理疾病」對待總是多些顧慮,因而延誤治療。為此,師長和父母扮演的角色就格外關鍵。當務之急是要投入更多資源,在校園和家庭中進行相關知識宣導,就像防治煙害、毒品一樣,因為那同樣會傷害青少年身心。

  當師長、家長和學生對憂鬱症有更多瞭解,才能在症狀出現時有所警覺,並且以正向的心態去面對,及早採取正確的處置,有效降低傷害,避免悲劇發生。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ello KCIS 的頭像
    Hello KCIS

    Hello KCIS

    Hello KC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