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Z4A7333

撰文/自然科任林秀珍老師

    三年前,從我踏進入康橋第一天開始,最讓我感到具有挑戰與壓力的便是「活化教學」這件事。光是第一次嘗試寫出一堂課的四個學習階段,更必須從學生的思考角度出發的教案,與以往從教師教學角度出發的教案有相當大的不同,就讓我費盡心思。

    活化教學是須根據學生學習的思考脈絡設計完全屬於孩子們為主體的教學。在教學中的「我」~教師,只是一位為孩子們穿針引線的引導者,透過提問~聆聽~討論中,擔任串連的角色。記得剛開始時,我無法放手,總是擔心學生學不夠學不好……。幾年來磨練,我漸漸懂得如何學習「放手」,學習「聆聽」孩子們的說法,學習「相信」孩子們能透過同儕對話、師生討論中,能學習到課程知識。甚至有更多的時候,孩子們的發表中發現,這樣的教學,竟然可以讓孩子學到更多更廣,同時最讓我感到興奮的是孩子的學習態度與專注的眼神,這是我以前從沒有的經驗……

    以往在教學中,總是會擔心孩子無法完成實驗或觀察到正確的結果,於是整堂課下來,就是老師~我,一個人努力的講解、拼命的說明,唯恐孩子沒學好,似乎也不太注意到孩子們到底有沒有聽進去,總之,自己不斷的在重複學生應該學習的內容,漸漸的老師疲累了、聲音沙啞了,而孩子們也總是被動的聆聽老師的聲音在學習……。在這幾年受到活化教學的影響,以及觀摩到不同領域教師們的教學方法,我開始體悟了……放慢腳步、學習等待、聆聽想法,試著讓孩子們自己說說看,於是,在課堂當中,我開始提醒自己「說話少一點」、「耳朵張大點」、「讓孩子們試試看」,雖然教學內容少了些,但是令我感到訝異的是,當老師的說話變少之後,與孩子們之間的討論卻變多了,當我仔細聆聽孩子們互相討論的內容時,更發現原來孩子們的觀點超過原本老師的預設結果。漸漸的嘗試「放手」與「聆聽」,開始學習「簡要」自己的話語,學習在學生問題產生後能夠精確的「再提問」,在孩子們的討論發表中能完整的「串連」孩子們的想法,最後不但能完成本節課孩子們學習到的課程內容,還增加孩子們對學習的興趣,甚而延伸到下課還在談。

    一直以來,雖然是帶著中年級的孩子們在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中學習,其實也是孩子們帶著我不斷的學習。師生之間共同在互相學習的環境下,在自然課程中除了「討論」外,我們也會與孩子們透過動手操作、仔細觀察,找到問題的答案或解決的方法,發現實驗的定理與原則。印象深刻的是,中年級孩子們在蔬菜種植與昆蟲的飼養,這是孩子們喜愛的學習活動,除了在課堂中討論出種植與飼養的知識,更在付諸行動中發現問題,也能在課餘時自行尋找解決方法,解決問題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種,讓孩子們透過自己學習風格找尋答案,孩子們讓學習不只課堂上,也讓我自己的教學更不能僅只於課堂上了……

     記得三年前剛到康橋,仍沿用以前的教學方式,例如:教導四年級孩子認識昆蟲家族的課程時,除了到戶外實地觀察之外,就是上課依據書本內容仔細講解後,就結束了這個單元。這時的我,在教學的過程中就是以講解課本內容為主,似乎沒太重視學生的聲音,師生間就是講課與聽課的關係…。這三年跟著學校實施活化教學後,漸漸的,我開始讓孩子們在課堂中,除了從課本外,也引導孩子嘗試利用圖書館資源認識昆蟲的特徵,也帶領孩子們在田園區實地觀察,進行小組觀察與分享,認識不同昆蟲的特徵與各種行為,甚而,讓孩子們在教室裡觀察昆蟲的成長,等待昆蟲長大的過程;將昆蟲帶回家飼養的孩子,也會利用下課時間與老師或同學分享幼蟲的成長狀況。因為改變了課堂中學習的角色,讓孩子們的觀察、操作與討論成為課堂中的主角,所以身為教師的我,漸漸地發現孩子們上課的眼神不同了,孩子們對於心中的疑問,除了詢問老師,也懂得利用小組討論與翻閱參考書籍,自主的尋求解答。雖然老師的下課時間也漸漸的忙碌起來,但是,看見孩子們熱衷學習的眼神與態度,更激勵老師更加活絡,樂於聆聽孩子們的分享與解答。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康橋
    全站熱搜

    Hello KC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