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駐站作家:李萬吉(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
本文同步刊登於中時電子報
近幾年每到兒童節前夕,政府或民間單位就會發布有關兒童成長的調查報告,例如北高兩市所做的「兒童幸福指數」調查,都發現兒童的幸福感逐年攀升,但其中最讓兒童感到不快樂的原因,仍不外乎學校成績不理想、考試和作業太多。
幸福感本來就是主觀的,幸福的來源也是相對的。就像許多偏遠地區的孩子,往往期待的是能三餐溫飽或安心上學,都市的孩子嚮往的卻可能是遊山玩水或放假休息。因此重點應該不在幸福指數的高低,而在於我們提供給不同年齡和區域的孩子的學習內容,少了甚麼?多了哪些?
其實許多原本樂於學習的小孩,長大後卻漸漸失去學習的動力,主要的原因就是無法得到學習的幸福感,而此幸福感則來自學習的標的、過程和成就。簡單來說,當孩子找到有興趣的事物,能在有趣的方式下學習,然後獲得滿足的成果,進而加深學習興趣,這種善的循環,就是學習的幸福感,也就是所謂的「快樂學習」。
這兩天,無論是上下課時間對調、兒童節當天不出作業、或舉辦各種活動慶祝兒童節,給孩子帶來的只是短暫的幸福感。兒童節過後,恐怕該寫的作業,該考的試,該補的習一樣都不會少,孩子只好再期待明年的兒童節。
我們常告訴孩子不要只有母親節才孝順媽媽,那我們能不能也讓孩子持續維持兒童節的幸福感呢?如果家長能多理解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學的快樂」;老師能用更有效的方法教孩子,讓孩子能「快樂的學」,相信孩子的幸福感會破表!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