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 李萬吉
全文出處/中時電子報
今年的地方選舉,學術倫理意外成了檢視候選人誠信問題的戰場。當候選人頂著高學歷之名,想拉抬其專業形象時,其學術倫理自然也要經得起檢驗,沒有真才實學的,輕易就會被看破手腳。
回顧台灣教育的發展,不難發現有關學術倫理的養成教育在中小學階段幾乎不可見。學習強調標準化答案與反覆抄寫,連作文都喜歡背例句套範本,學生總免不了有「天下文章一大抄」的錯誤謬思。近年來在智慧財產權的宣導教育下,對他人著作權的尊重才漸被重視。
反觀在國際教育的學校課程中,學術倫理是新生到校必先教導的價值信念。因為學生作業不會是由測驗卷或練習題堆疊而成,交探究報告或閱讀心得是常態性的作業,學生若對引用資料未清楚交代,被老師退回作業外,累犯的學生甚至會被以剽竊、抄襲、作弊的違規行為按校規論處。其目的是在教導學術倫理是品格教育的重要一環,學生若未將遵守學術倫理當成自己的重要信念,一旦進入高等教育還做出違反學術倫理的事,將會付出更慘痛的代價,對此不可不慎。
配合108課綱及大學考招制度的改革,中等教育現場確實開始出現評量方式的改變,多元評量的比重增加了,這是強化中小學生學術倫理養成教育的契機。但這過程,學校和教育主管單位應多挹注經費,透過研習幫助各科教師對於學術倫理教育的增能,購置更多資料庫軟體,並教導師生如何正確使用。甚至由政府購置內容抄襲檢測工具軟體供各校使用,協助教師檢視學生作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資料引用習慣,並提升自主撰寫能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相信在科技應用輔助下,這一代的孩子對於學術倫理的遵守一定遠勝上一代。(作者為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