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 李萬吉
全文出處/ 中時電子
自從大學考招新制公告減少學測參採科目,並將「學習歷程」納入重要的申請大學要素,這個既陌生又熟悉的名詞常成為大家討論的焦點。支持者認為藉此讓志向明確的學生有更多機會被看見,大學科系也能更有效的選才;反對者則擔心如此會形成學生的軍備競賽,對於資源相對不足的偏鄉或弱勢學生,會是一場不公平的競爭。
儘管教育部不斷強調學習歷程重質不重量,且要和學科學習相關,希望化解輿論對新制度的疑慮不安,但在真正看到結果前,大家也只能推測想像,爭論也勢必會持續下去。爭論越久,家長的疑慮就越多,謠言誤解可能也更多,對新課綱的改革阻力也就越大。
既然還不知道實際結果會如何,不妨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這個議題。過去高中的學習往往把學科和志趣當作兩件不一定相干的事。學業應付得來的學生,先努力把考試成績提高,再來看自己有多少本錢可以選擇理想的大學科系;學業成就較低落的,沒多少條件競爭,也只好擴大選項,填些自己不太瞭解的科系。無論哪一種,都造成如今非常高比例的大學生後悔自己選擇的荒謬現象。至於,如何不讓偏鄉或弱勢學生吃虧的議題,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門多投入資源協助他們了。
如果能藉由「學習歷程」的準備,迫使學生認真面對自我瞭解和探索未來的課題,提早訂定學習目標,且能自我檢視所學所做與期待目標的一致性。同時,學校若能利用學習歷程的大數據分析,做為學校多元選修課程的規劃,相信高中生的學習會與未來發展有更多連結,更能達到適性揚才的效果,那才是學習歷程最應該發揮的功用,而不會只侷限於在申請大學。
更進一步想,在高中時代若能培養建立學習歷程的能力與習慣,將來進入職場,這也會是一項很有價值且一生受用的競爭力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