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 李萬吉

全文出處/中時電子

    過年是許多家族團圓的日子,久久不見的親友相聚,互相拜年寒暄、吃飯聊天,除了敘舊,也彼此關心近況。雖然現今網路發達,平常可能也透過臉書或通訊軟體互相保持聯繫,但實際面對面的互動,還是多了些溫度與親切。

    一位從國外回來的朋友分享他的發現,在這些聚會中,小孩總是大人互動的重要話題,孩子大一點的就關心他讀什麼高中?未來打算考什麼科系?年紀還小的,也會關心他在學校的表現如何?學些什麼才藝?

    有些家長會把孩子的豐功偉業拿出來接受別人的讚賞,就算謙虛說自己的孩子表現不如別人,親友通常也會努力稱讚幾句。在對話當中,其實有不少「較勁」的意味,有意無意的把這些孩子放在幾種量尺上,看看他們彼此的位置在哪裡?就連還在襁褓或牙牙學語的嬰孩,也有身高、體重、頭圍等成長百分比的數字可以比較!

    朋友說在國外很少這麼詳細的去了解「別人家」的小孩,也不太覺得別家小孩的好表現就應該拿來當作學習對象,他們更看重的是孩子對自己未來的探索,對自己的承諾與責任心。

    或許是華人社會的習慣吧!許多父母的確把「養小孩」或「教小孩」當作是一種成就感的來源,尤其當自己的孩子表現得比別人好,就更能強化那成就感。

    當然,適度的比較讓孩子有些學習榜樣並非壞事,但比較就會有範圍和標準,也可能因此忽略了每個孩子不同的性格和潛能,無形中為孩子設定了發展的框架,也侷限了自己看待孩子的視野。

    多數大人應該也不喜歡自己被拿來品頭論足比較一番,卻常不自覺的把孩子當作某種作品來讓別人評價。孩子被稱讚了,家長往往比孩子高興,孩子被比下去時,傷的卻可能是孩子的心。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孩子 互動 康橋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ello KCIS 的頭像
    Hello KCIS

    Hello KCIS

    Hello KC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