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康橋雙語學校校景  

  這幾年台灣社會人口結構變化對教育產生許多的影響,少子化是最明顯的例子,而所謂的新住民文化融合及子女教育問題,也成為許多研究的議題,不少公部門也設立專門單位來處理相關業務。

  然而,依據教育部統計和學者分析,卻發現不少新住民子女升上國中和高中職後,不希望受到歧視或異樣眼光,而刻意在資料卡上隱瞞家長的原生國籍,顯示學校環境和台灣社會中,對多元族群融合的程度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在現實的社會環境中,政府雖然投注不少心力和經費,希望改善新住民的教育文化問題,然而我們依然常見許多不當的刻板印象有意和無意地被傳達與流傳,並且讓這些新住民家庭實際感受到,才會讓這些子女不希望被貼上標籤。只是這種社會的偏見一旦形成後,往往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和努力才能扭轉。

  要改變社會對新住民的偏見必須從多面向一起著手,而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只是教育的對象不能只針對新住民家庭,而是所有學生,以至於整體社會。

  例如教導所有學生不同種族彼此間本來就沒有優劣之分,即使某些人的表現較弱勢,也不該以其種族或家庭而對有所歧視。

  光是教育孩子還不夠,因為孩子們所接收到的錯誤價值觀,都來自於成人的世界。從家長親友的言談、媒體的報導,以致生活環境中的各種用語,常常都隱含著對不同種族的偏見或歧視,只是不被察覺或重視。

  因此,在教育過程中最好能讓孩子們透過討論和反省,來察覺生活當中存在著哪些價值偏見?藉以重新建立正確的觀念。

  在這個地球村的時代,我們或我們的下一代都可能異地而居,都有可能成為他國的新住民,學習尊重多元文化,是我們不可輕忽的課題。

 

中國時報/作者為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 李萬吉 於 2015/02/25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多元文化 康橋 鐵人夢語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ello KCIS 的頭像
    Hello KCIS

    Hello KCIS

    Hello KC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