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 李萬吉
全文出處/中時電子報

 

    受到少子化和12年國教政策的影響,這幾年私立高中職的招生也常受到關注,有人說因為12年國教讓家長對公立學校缺乏信心,也怕升學制度變化不定,紛紛往私立學校擠;然而又有媒體報導許多私校都擺脫不了發放獎學金的夢魘,因為怕招不到好學生。
    到底整個社會和政策對私校發展是利多還是利空?恐怕很難定論,但以獎學金來搶學生這件事,卻值得探討。
    理論上,學校應該用心發展出特色,才能吸引適合的學生就讀,獎學金應該只是增加學校競爭力的最後手段。但是當獎學金成了招生不可缺少的因素,也意味著學校難以有所作為,只好靠著優秀學生來拉高聲勢。
    而多數的獎學金爭取對象都是「考試成績優異」學生,大家的邏輯仍是多個成績好的學生,將來可以讓升學榜單更漂亮,就表示辦學績效更好。
    這種以升學績效為競爭導向的思維,以往多屬於私立學校的特點,因為台灣多數家長還是以公立學校為優先選項。如今,有縣市政府為了吸引就近入學,也開始加入這個競價行列,且同樣以升學考試成績作為發獎學金的依據。這其實有違適性多元的理念,作法有待商榷。
    不可否認獎學金的確能發揮部分競爭作用,但真正吸引學生和家長的,還是在辦學品質和課程內容,現今的教育市場競爭激烈,當家長的選擇權愈來愈大,無論公私立學校都應該面對可能被淘汰的壓力。
    私校雖受到傳統價值觀的影響,常被排在公立學校選項之後,但私校也相對有其彈性空間,更能發展出特色。只要能用心提供更優質的學習環境,重視每個學生的多元發展,讓家長感受到物超所值,獎學金絕非難以擺脫的夢魘。
中學部拍攝 (109)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12年國教 教育 多元學習
    全站熱搜

    Hello KC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