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曾做過一項實驗,當你對著同樣三碗飯說不同的話,一段時間後,被罵的那碗,長出深綠色的黴菌,接受讚美的那碗,在夏天長出紫色、冬天則是金黃色五彩斑斕的黴。在「生命的答案,水知道」一書中也提到,當水感受到「愛與感謝」,就會呈現瑰麗完美的六角形結晶,而感受到到「混蛋」時,竟形成扭曲醜陋的樣貌。聽到貝多芬的水,結晶光燦韻華;聽到重金屬音樂,水結晶竟凌亂毀損。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對孩子的殷切期望,我們都希望孩子的未來可以瑰麗完美、光燦韻華,但當孩子漸漸長大,你是否發現,你越來越不了解他,大多數父母都會經驗到跟孩子溝通的困難和衝擊,因而感到挫折、無奈,因此康橋秀岡校區家長會與學校合作舉辦了一場「親子教育與溝通」的親子講座,邀請夢想之家的廖文華理事長跟中學家長分享如何跟青少年溝通,讓孩子跟你可以成為最好的朋友。
教養的第一步,是理解孩子,可理解的第一步卻是改變自己。當還沒有改變自己、核心信念沒有改變時,我們的行為就不會長久改變、不會持續。常有許多爸媽,在看了教養書、聽了親子講座後,都會告誡自己要溫柔對待孩子,可沒兩天當孩子又搗蛋時,就又破功了,這便是自我的核心信念沒有改變。而要怎麼改變,我們可以去回想自己的青春期,那時的我們瘋迷甚麼?教過甚麼朋友?感情的生活?情緒上的問題?...等,當想起這些後,是否就對孩子現在的行為比較能理解了,我們是否真的就像自己常跟孩子說的~「想當年,爸爸媽媽家裡沒有錢,但我都好認真念書,每次都考第一名」,理事長笑說,若真是這樣,全台灣應該找不到一個第二名了,雖然當下感覺是個笑話,可是想想,當回想到青春期後,跟孩子說的話,應該也就不是往常的這些了。理事長講了一句後讓我感受很深,「你的孩子需要你擁有過去」,孩子需要爸媽的經驗分享,孩子需要有一個可以超越爸媽的機會。
改變自己後,再來我們就要了解孩子,這個步驟並不是要去改變孩子,而是要認識孩子,父母要有同理心、洞察力,父母要多聽少說,並且學會問問題。常常爸媽都是問錯的問題,導致問不出所以然來,我們不要問Yes or No的問題,要問事實問題、情緒問題、想法問題、觀點問題,透過閒聊的方式,卸下孩子的防備,才能問到我們想知道的點。有許多爸媽常會很溫柔的跟孩子說,我們來談一談吧,雖然你覺得你很溫柔,很民主,可是你已經開啟孩子的防備心了。理事長分享,我們可以找孩子去看電影、去運動,從各種活動中再不經意的跟孩子聊,這樣或許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
最後,跟孩子溝通的路程上,我們要堅定站穩自己的立場,夫妻要同心,可以溫柔,但萬萬不要失去原則,有許多時候父母常會因為自己的愧疚與恐懼而無限地滿足孩子的需求,這樣也是不行的。例如:當跟孩子說好每個月的零用錢是三千,就是讓他用三千塊去規劃他想擁有的東西,而非需要甚麼東西就可以當伸手牌,畢竟,我們也不希望孩子將來不會理財,擴張自己的信用而成為卡債一族。我們要學會讓孩子深刻面對應有的教訓,而非一直幫孩子努力善後,因為唯有這樣他們才會養成責任感,知道負責。
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我們避免自己成為虎爸虎媽,因為這樣常會養成2種小孩,一種是爸媽心中的好孩子,但卻陽奉陰違;一種是完全無法對自己人生負責的孩子,把所有人生的責任全都推到爸媽身上,我想這樣的孩子都是我們不樂見的。我們要學習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建立一個愛的環境,讓孩子沒有恐懼,但能照著您的原則,努力負責。
這一場演講受到家長及來賓非常正面的迴響,在演講的最後,廖理事長請爸爸媽媽閉上眼睛去回想,當你的小孩剛出生時,你們是懷著多麼歡樂的心情來迎接他,他帶給你們又是怎樣的溫暖、快樂的感動,這一切的一切或許就可以讓你找到一個溝通的管道了。在這短短的一分鐘內,可以看到爸媽們內心裡的激動,甚至有許多爸媽都流下了感動的淚水,我想在經過了這一場動人心弦的演講後,大家的親子關係都會有許多的轉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