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 李萬吉(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
本文同步刊登於中時電子報:與孩子一起找路
上周聽同仁分享,一位即將就讀高一的女孩,因資質不錯,其爸媽從小就幫她設定好,將來要和爸爸從事一樣的投資相關工作。然而她內心真正渴望的是當個音樂老師,卻從來不被父母接受,結果這次基測失常後,她開始對學習產生迷惘,對未來失去期待,所幸經過一番開導,孩子算是願意再給自己更多時間,慢慢思考未來方向。
現在父母輩以上的人,小時候應該都寫過「我的志願」這個作文題目,那時候為了拿高分,或者為了面子,多數孩子會寫些偉大的志向,老師、醫生、工程師、甚至總統、國父都有。儘管我們根本不清楚這些職業的實際工作內容,但總有一些社會價值在告訴我們哪些是令人羨慕的職業,哪些是讓人不屑的工作?
經過二、三十年,台灣社會已發展得相當多元,各行各業人才輩出,許多早期不被看好的職業,都變成搶手的飯碗,更多以前想像不到的工作型態,不斷的因應社會需要而產生。看起來社會觀念相對開放,年輕人應該有更多追尋夢想的機會。實際上,當面對孩子未來的發展,無論是學習方向、工作性質、甚至婚嫁成家,有多少父母能真的放手讓孩子選擇?在「保護孩子」的天性下,坦白說真的不容易!
當然,適當的引導有其必要,總不能明知前方為懸崖,還讓孩子往前跳。然而有些懸崖的對岸其實並不遠,只要足夠的助跑就能跳過;有些懸崖只要繞點路,就會有座橋可跨越;甚至有些懸崖根本只是父母假想,拿來嚇阻孩子的,只因為懸崖的對岸是父母不熟悉,不放心的領域。
我想,面對孩子的人生選擇,父母真正的功課,不是為孩子鋪路,而是和孩子一起找路,當孩子決定後,告訴孩子,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