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 李萬吉
全文出處/中時電子
常和友人談論教育問題,尤其身為企業主或擔任高階主管的朋友,對於當前的大學人才選培與畢業生在職場上的就業表現,總是搖頭的比點頭多。這20年來,大學學歷對工作表現的參考值可說每下愈況,企業必須花更多成本來選才、培訓甚至汰換人力,有些職缺幾乎永遠掛在徵才網站上。
為了迎合社會對學歷的高度追求,台灣高等教育經過快速擴充後,大學學歷已成為一種基本的身分別,不再是學力的證明。大家只好追求更高的研究所學歷,來證明自己在該領域上有更高的的專業資質。只是從這幾年研究所的發展盛況來看,恐怕其學歷的品質也會步上大學的後塵。
如果問到職場上學歷與能力孰重?相信多數人會選擇後者。不可否認,學歷仍是進入職場的重要門票,但這張門票的效期長短,得看個人具備的各項能力而定,諸如專業技術、溝通合作、績效表現等。當能力無法達到預期,那張學歷證書就會貶值。
有些人學歷高,能力好,初始的表現也不差,在職場上卻常常受挫,無法獲得器重而有更好的發展。也許會怪罪機運不佳,但關鍵其實是自己的「能耐」不足。這些能耐多來自於積極、勇氣、樂觀、堅持、細心、謙卑、學習、承擔等等不同面向的態度與特質,比別人多一份能耐,就能夠多累積一些機會。
不幸的是,台灣教育從小追求考試成績第一,「智育」掛帥,過度重視課堂的成績表現,不夠重視綜合能耐的培養。把學歷奉為至上,學力次之,那些職場上更需要的能耐,因為無從考試評量,只好留給學生自己到了職場後再慢慢體悟培養。
在全球產業環境快速變化,台灣產業亟需轉型的時代,我們的人才培育觀念和作法如果還一直停滯不前,拖垮的就不只是高教品質,更是下一代的未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