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8568

專題研究課程的特色在於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課程規劃下,七年級的孩子就已經具有資料分析與文獻閱讀的研究能力、運用科技的數位能力,並透過創意思考技法的引導,讓孩子學會運用心智圖法,建構出屬於自己的知識架構,再進一步融入至學科學習中。

此外,專題研究課程也訓練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與面對挫折的抗壓力(如觀眾的反應),奠定邁向八年級更廣泛學習的基礎能力。

本年度專題研究課程與生物科進行跨領域結合,寒假時,生物老師田代葳便以「長毛象特展」為寒假作業主題(新聞連結請按此),讓孩子走出教室找演化真「象」。校外教學更結合專題報告,學生必須在動物園向遊客發表自己的研究主題,訓練口語表達能力。

有別於一般校外教學,結合課程與活動,「GPS動物園追蹤」讓學生到動物園不再只是走馬看花,透過專題報告,加深學習印象。  

學期末,在專題研究成果發表舞台上,我們看到孩子們自信亮眼地秀出專題課的學習成效。

七組同台發表

這一次發表會通過班級初選的有:七年一班的「動物界的再生高手—蠑螈」(沈柏宇、郭力瑋代表)與「叢林裡暗藏的劇毒—蛇」(姜浴風代表);七年二班的「聲音模仿器—鸚鵡」(許藝齡、謝宜樺代表);七年三班的「熱帶雨林中的隱形殺手—箭毒蛙」(黃馨平、王俐筑代表);七年四班的「草原中的光速—花豹」(劉士銘代表)與「美洲山獅」(潘晨、蘇子茵、吳冠蓁、李家心代表);七年五班的「在黑暗呼喊的野獸—灰狼」(張瑄容、于小玄代表),共計七組。

展現絕佳的數位運用能力

各組的簡報檔案均製作精美,展現一流的文書處理技巧,第一組進行發表的劉士銘同學,更善用Mac平臺上的Keynote 簡報軟體搭配簡報筆,充分發揮多媒體的效果,將花豹的特性與研究成果分享給大家。

重點歸納的資訊擷取能力

第三組黃馨平與王俐筑分享「箭毒蛙」主題,除了簡報檔清楚豐富地呈現箭毒蛙的科學分類與特性,並能連結分享一段國家地理雜誌的相關影片,生動地介紹箭毒蛙的形象。

第六組于小玄與張瑄容同學善於將眾多資料去蕪存菁,從捕食行為、飲食習慣、生活習性、外形特徵與生存的關係介紹「灰狼」,為現場觀眾帶來一場豐富的生物知識饗宴。

論述清晰的口語表達能力

第二組姜浴風以「打蛇打七寸」與「打蛇打三寸」輔助以蛇的器官圖作為說明,加深學習印象。

最後壓軸上場的第七組沈柏宇與郭力瑋同學更以生動的短劇炒熱氣氛,介紹再生能力極強的「蠑螈」,相信大家一定對用「生命」做報告的這一組印象深刻。

好奇心 學習的原動力

因為好奇心,第四組許藝齡與謝宜樺探究「鸚鵡」的模仿奧秘,將鸚鵡的舌頭構造與人類和啄木鳥作對比,而第五組潘晨同學也因為好奇運動品牌「PUMA」究竟是指哪一種動物,因此展開「美洲山獅」的研究,並重現動物園校外教學時的短劇演出,呼籲大家要珍視美洲山獅即將絕種的危機。  

IMG_8484

10487258_313581088810087_7746395590294978472_n    

IMG_8548  

帶領專題研究課程的蔡孟均老師表示,心智圖是創意的思考方法,可輔助各學科的學習,在七年級導入專題研究課程,透過講述、討論、實作、遊戲等多元活動模式進行,幫助孩子從活動中培養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並更一部獲得參與科展或相關研究競賽的能力。

這次的發表會中,七年級的學生展現超越一般同齡孩子的能力,穩健的台風、流暢的表達、精美的簡報,以及和現場互動的掌控能力,都令人讚賞,我們更看到研究的種子正在萌芽、成長,例如沈柏宇在報告時提出未來可以將蠑螈的再生能力應用到人類身上,以造福殘障人士的想法。

有思考,就是改變的開始,這些都是比課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能力,這場發表會,讓我們看到孩子的無限潛能。

相關連結

我們在動物園(G7校外教學)

扮馬來貘 另類校外教學吸睛

arrow
arrow

    Hello KC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