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傳統與翻轉教學

教育現場中我們所熟知的鍾昌宏老師,對教學工作展現旺盛的熱情、全然積極投入教育領域,而且不斷突破自我,尋找教學的無限可能的他,在日前蒞臨康橋雙語學校,與我們分享了許多精彩與感動,短短1.5小時的內容的開頭幾分鐘除了生動的自我介紹之外,他竟以孟子的「人之患,在好為人師。」切入他的論述。很特別、很吸睛、也非常幽默風趣。其實,孟子這句話的意思其實是提醒我們,為學、做人必須保持謙虛的態度。教學方法與理論相當多,師長們要懂得謙虛,才能不斷精進、學無止境 

學習動機

他說,太多人有著相同的觀念,就是「不考試就不讀書」,而且經過調查了解,沒有考試而會主動讀書的學生比例偏低,也有六成的孩子放學後,或寒暑假期間,不想主動求知。這背後的原因其實相當多,那關於為什麼孩子不想學習?是鍾昌宏老師經常思考的問題。

他舉例曾經問過一個學生,為什麼要學生物?在一年裡,希望學到什麼?
  大部分的答案是:不知道。
  漸漸地,好一點的老師也就成了「畫線、重點、這必考」,不然就是成了「白板、黑板、天花板」老師。
  他提到了種種觀點,強調「學習動機」的重要性勝過一切。也分享了他的具體做法。 

知識標準

鍾老師舉例,過去認為非學不可的東西,例如:騎馬、狩獵、槍術等等,時至今日,將不再那種重要。知識技能將會隨著時代的需求有所轉變,我們能夠提供給孩子的便是主動學習的能力、積極旺盛的好奇心與吸收能量。並且告訴孩子,很多引人入勝的學習,是沒有正確答案的,甚至沒有答案,而這種知識的無限開拓性更令人感到可貴。

於是,「我讓出黑板、離開講台。更把學習互動的機會還給孩子們。」因此,學習的動能被啟動,而我的教學空間被打開。探究知識的戲碼,也在教室中熱烈上映。開始聽見學生的聲音,聽見孩子們在課堂中思考的歷程。他接著播放一支教學現場的影片給康橋的師長們,大致傳遞著兩位學生對生物考卷正確答案的質疑。驚人的是,兩位學生討論到最後,一位同學說出了令人驚訝的話,她說,「好,我考卷寫考卷需要的正確答案,但是在我心中,我有我要的答案。」。(其實,對我來說,這相當令人遺憾!)

團體共識跟協同合作,尋找資料、真正地深入討論、探究問題的核心,培養思考,與共同解決問題,找出不是唯一的那個最適切時是與情境的答案。然後,一起朝目標前進。是鍾老師這段話的重點,也是他所追求的境界。

思辨能力

同樣重要的還有,教導孩子們如何在廣大的資訊、知識中找到正確,可信,可理解的訊息。進而期待孩子們能夠具備與教條抗衡,掌握溝通管道,自主思考判斷的能力。於是他提到「翻轉教育」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預習,讓孩子們有備而來。」教學後,再請孩子們「換句話說」做為映證與重新溝通。

 分享這場講座的片段內容,希望更多師長,或者是家長們、同學們,我們從學校教育中習得基本知識,重要的是在過程中學會如何探究問題、共同討論、找到答案的能力。累積每一個孩子溝通、理解、自主思考判斷,提出見解並且讓人理解的能力。但是探究的過程是需要充足的時間,所以師長們無不期望學生能帶著先備知識,與好奇心走進教室。

質疑課本上的標準答案

arrow
arrow

    Hello KC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