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 李萬吉
全文出處/中時電子報

中學部拍攝 (15)

    最近大學入學考試和大學生品質問題又浮上檯面,有些大學和高中校長呼籲將高中學測時間延後至5、6月舉辦,並納入高三教材範圍,讓高中的學習更完整,也讓高三的班級更穩定。這說法看似有理,但把問題完全歸咎給學測舉行的時間,恐怕是失掉了學習的真正意義。
    高三學生申請到大學後就沒辦法專心上課的現象,的確受到大學多元入學制度影響,但此現象真正凸顯的問題,是我們的學生一直都只為了考試在學習,當短期目標達到了,學生自然失去學習的動機。而高中學校無力改變,只好寄望靠大學考試制度的調整來減少他們的問題,又再次驗證了同樣現實但卻偏差的教育價值觀。當大部分的高中生只為了升學考試而學習,又怎能期待他們到大學會有強烈的主動學習意願?
    以現行的大學入學制度,難道大學和高中真的對高三問題束手無策?參考美國高中教育,同樣也會出現類似狀況,但學校通常不會因為學生已申請大學,而對其課業要求有所放鬆,不少大學還會要求學生高三成績標準,否則取消其入學資格,即使進了大學名校,也有相當高的比例被淘汰。反問國內的高中和大學,是誰縱容了學生如此對學習不負責?是否有勇氣用同樣高標準要求學生?
    教育是環環相扣的,在國內各階段的入學制度和教學連結尤其明顯,但在各種課程和升學改革的過程中,常看到的是互相批判抱怨,卻鮮少看到各級學校之間的溝通和整合。既然台灣考試領導教學的現象不容易扭轉,大學就更該反思其入學制度能否引領中小學培養出所期待的大學生素質和能力?而那絕不會只是為考試而學習的能力而已。

arrow
arrow

    Hello KC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