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 李萬吉
全文出處/中時電子報

 

    根據媒體報導,教育部在全國近800所國中小推動「分組合作學習」,3年來已見成效,長期實施的學科整體成績提高,還減輕了雙峰現象,不僅會考成績待加強的學生人數減少,精熟程度的學生也增加了。這樣的結果其實並不意外,也正符合「學習共同體」所能預期的效果。
    同儕教學本來就有一定的理論依據和成效,只是過去在習慣「競爭」的教學現場中,合作學習容易被質疑對學習力高的學生不公平,總擔心讓成績好的學生教成績差的學生,等於減少前者的學習機會,浪費他們的時間。
    許多人甚至認為應該將這2種學生區隔開來,才能讓優秀的學生往前衝得更快更遠。實際上許多實施案例都證實,適當的同儕合作學習,有助於受教者用不同的方式理解知識,而教導者也能更強化對知識的熟悉和運用,兩方學生都能有正面的效果。
    除了在學業成績上的成效,合作學習應該還有更深遠的意涵。當學生離開學校,無論是在職場或其他社交活動中,多數場合都需要和具備不同能力、不同特質,來自不同家庭、不同學校的人一起互動,許多時候要靠團隊共同完成任務。
    他們必須學習如何透過合作互助,才能互相彌補不足,進而提高團隊的整體能力。因此,在求學階段建立良好的合作學習態度,應該比競爭輸贏更來得重要。
    過去我們太執著於考試競爭,太習慣將學生分類,無形中剝奪許多同儕學習合作的機會。有了這些實際的成效,期待未來有更多推動分組合作學習的學校,讓學生學會包容他人的不足和缺點,願意提供協助;同時又能欣賞他人的優點長處,作為自我進步的助力。
中學部拍攝 (46)  

 

arrow
arrow

    Hello KC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