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手操作發現圓

近400場教學觀摩

四年前,學校開始嘗試改變教學風貌,不斷思考最適合我們孩子的教學方法,從觀察、與教學行動中,突破傳統教學思維,逐漸走出一條屬於康橋的教學Know-how。讓所有在現在的小學老師們,都能夠「有備而來」。教師在準備教學內容時,放入四個重要的共識-學生情境融入、聚焦重要觀念、建立學習概念、以及最後的表現與應用的能力。

最近,國內從教育、政治、新聞、生活...等話題中,不時可以聽見「翻」、「轉」,事實上,我們在這幾年中,已經從不斷的討論、嘗試中蛻變,累積了許多精彩與豐富的教學觀點與教學教案。

每學期近50場教學觀摩,而這每一場教學觀摩,都透過同年級教師的討論、在加上教務主任、組長們跨年級、跨領域的觀點,到許校長的指導。每一個教學方法,教師如何引導教學內容、引導題目的設計提問、其中經過無數的反覆檢討、淬煉、碰撞思考著,如何從清楚明確的教學脈絡中,教會孩子們「學習與思考」的方法。

三角形與圓

舉例如,溫知禮老師教會孩子「全等三角形」,吳宜叡老師的「圓與角」,與下次分享給大家的鄭雅芳老師「比較面積」的數學課。

溫知禮老師數學課

溫知禮老師的「全等三角形」?

知禮老師說,「日常生活中有許多運用「角」與「邊」等構成要素而成的平面圖形,透過分類可區分成四邊形、三角形,甚至更多幾何圖形,其實傳統的教學方式,大概就是由老師直接告訴孩子答案,數一數幾個邊幾個角。就可以開始寫學習單或是測驗卷了,教學歷程很快地就能跳到操練學生的考試技巧與解題方法。但這不是我們想要的。」教學應該是可以更美好,而且幸福。

在知禮老師的教室裡,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幾何圖形,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孩子們在一進入教室中,從隨處觀察、比較、發現。慢慢地,孩子們可利用移動、翻轉圖形來操作,或利用尺、三角板、量角器來測量,小組同學在分工合作,仔細討論後,找出正確答案。

我跟溫老師聊到三角型,什麼是三角型?

溫老師給我的感覺是:「從點到線到面,三角型是最初,最令人感到驚奇的發現。 教學的歷程,從一個人到兩個人,到三個人以上的團隊,再創造出無限多的教學風景。溫老師,他把課堂融入他的美學與藝術長才。給我一種最初而且美好的感動。」

圓型的教學觀摩

吳宜叡老師的「圓與角」?

教學目標是「知道圓裡的哪個點到邊界的距離是一樣長的?」、「想知道通過圓心的直線是什麼?」、「思考圓心與直徑、半徑之間的關係」。

直接宣告數學規則不就可以了?是否有透過引導思考的教學過程,在孩子的小腦袋瓜裡所產出的化學變化,是有明顯差異的唷!

給大家10秒鐘回答,『以三個規則告訴我們「圓心與直徑、半徑之間的關係?」』

……  Time flies!  Oops!  .……

孩子們,你們看到了什麼?

生活中有很多看似簡單的東西,可以留給孩子們去發現、找出答案,歸納重點。有些孩子目測、用尺測量、運用摺紙的方式找出答案。

宜叡老師說,我們的孩子善於討論及發現,一開始卻不知如何整理與表達。老師願不願意「給孩子充分的時間討論發想」很重要。接下來,就是看老師如何透過學生的發表內容中,以精簡、精準、精確的問題,引導孩子抽絲剝繭,找出答案。

教學團隊說,怡叡老師不疾不徐,重視學生思考脈絡的貫穿,總是輕聲溫柔地問「孩子們,你們看到了什麼?」,「孩子們,你們發現了什麼?」。知禮老師,更讓學生如沐春風認真學習,在一種溫潤的氛圍中,孩子們學會了,也這麼恰恰好,下課鐘聲響了。兩位老師以最感性的驅力,引人入勝。

數學情境布置

再一次,給大家10秒鐘思考『以三個規則告訴我們「教學與孩子、老師之間的關係?」』

……  Time flies! Wow!    .……

第一點、學校的教育哲學中心思想;
第二點、以孩子主動思考、投入學習的重點來貫穿;
第三點、融入教師本身發自內心的喜歡、長才、人格特質。
我們花了兩堂課,扎扎實實地把三角型畫好了,圓也畫好了。

四年下來,我們累積了許多寶貴的經驗,許校長就像個農人,一滴草一點露,用清楚的原則來傳遞教育哲學,更牽引團隊以具體行動落實在教室裡。走出一條屬於康橋的路

學生測量與討論小組分享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康橋 教學觀摩 教育
    全站熱搜

    Hello KC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