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 李萬吉
全文出處/中時電子  

   DSCN5802     

    台灣少子化的問題,早已一波波在各級教育現場出現,從幼教、小學、中學逐步被影響,只是在主管機關降低中小學班級學生數和學校班級數之下,造成的衝擊似乎沒有預期的大。然而就像煮蛙效應般,當大家慢慢輕忽這個問題時,接下輪到高等教育面對少子化衝擊,其結果卻可能遠大於大家想像。

  依據推算,105學年度大專院校新生入學人數將首度跌破25萬人,將有更多院校或科系面臨招不到學生的狀況,加上大學學費沒有足夠的漲價空間,直接影響的就是學費收入大幅降低,教育部統計預估未來10年內大學學費將短收300億元,這是一筆不小的差距。

  沒錢難辦事,若想提高高等教育水準,勢必得投入足夠的經費,這是世界各國都得面對的現實。經費來源除了學費,不外乎政府補助和民間資源兩大部分,以國內目前的經濟、財稅和預算分配的政策來看,總是處於僧多粥少的窘境;民間的資助同樣也受經濟發展影響,大學本身的投資價值更是關鍵,能發揮的作用也多為杯水車薪。

  少子化問題早就知道會發生,政府卻遲遲拿不出積極對策,如今只能呼籲大專院校轉型或合併來縮減校數。然而校院合併後校舍還是在,科系沒減少、教授一樣多,恐怕少子化的內憂還是難解,還得面對有越來越多國際大學來台搶教授和學生的外患。

  就像職業棒球的發展會影響三級棒球的興衰一樣,高等教育的品質不只影響國家人才的培育,還牽動整個中小學教育的發展。解決高等教育的問題,得要有更長遠周詳的藍圖,要有更開放務實的制度;該取捨的,該改變的,都得放手去作,過多的民粹和保護,只是自欺欺人,讓競爭力不斷流失。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康橋 少子化 教育經費
    全站熱搜

    Hello KC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