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3Z4A7613  

撰文/小學部自然老師賴明遠

回想八年前當我剛進康橋教書,自然領域團隊老師在實施教學前的備課討論會議,是以兩個方向為主。一是針對康軒自然課本和習作的使用建議、錯誤檢核和意見回饋,老師們透過每週的自然會議,將當週的自然與生活科技3-6年級教材使用情況做一個通盤的討論,再融合老師們的教學經驗,希望將康軒教材改進成爲全國自然老師最喜歡且最信任的教科書品牌。另一則是針對教案的設計與教學觀摩,教案設計方面大多採取「教學活動單元」爲主題來設計課程,並搭配九年一貫的「分段能力指標」作為教學目標。老師們在開會的時候可以集思廣益蒐集這個主題的教材、教法、教學策略、評量策略等。全部集合在一起,形成一般所謂資料庫的概念,讓每位教學者教到這個主題的時候,可以從資料庫提取自己在教學上想要使用的教學素材,並且加以增刪、修改、裁剪成爲適合自己的「教學活動單元」教案。至於教學演示則是每學期由領域推派一位老師擔任,教完之後再由主任、組長、領域老師和康軒伙伴共用給予肯定與建議的回饋。經歷了三年的磨練,利用每年教學演示的機會,讓我對於自然領域的知識更為充實,對於高年級的教材更為精熟。

從五年前開始,康橋積極推動活化教學。在校長和主任的帶領下,確實從孩子的學習角度設計課程,盡量讓孩子思考、摸索、討論、聆聽、再思考而得到問題的解答。因此在教案格式和老師備課上有非常大幅度的修正,如此一來才能真正符合教育部課程綱要上指出的:學習領域為學生學習之主要內容,而非學科名稱而已。

為了這些改變,每位自然老師都要揚棄舊有固我的思維,例如:傳統教學非常注重老師如何教授大量的學科知識給孩子,尤其希望將自己畢生的功力全部灌頂傳授給孩子,當台上老師口沫橫飛時,殊不知台下學生獲得多少?這些知識可以記得多久?例如:傳統老師依照自己的教學流程來編寫教案,完全忽略掉孩子的學習流程,沒有去引導他(她)們如何去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這樣子的教學實在是非常可惜。

記得剛剛推動活化教學時,除了需要花費許多時間外,老師們常常還是會不知不覺又跳回之前的教學模式。因此,除了同事間相互提醒和打氣之外,最重要和最感謝的是校長和主任,四年多來親自參與每一場教案討論,孜孜不倦、不厭其煩的指導和提醒我們,在平常繁忙的業務中還願意這樣指導我們,大概是全台灣僅見的。最後,向大家分享一則譬喻,曾經一場和校長的教案研討中,校長突然問大家:「你們知不知道為什麼有些人喜歡去人工釣蝦場釣蝦?」,相信所有自然老師都和我一樣嚇一跳,心裡覺得釣蝦和教學有什麼關係?原來,釣蝦的人為了享受蝦兒咬餌的樂趣,半夜不睡覺也要去釣蝦。同樣的比喻學習中的小朋友,如何讓他(她)們也都喜歡學習的樂趣,進而主動去學習、去探究。而學校老師的角色就是人工釣蝦場的管理者,想辦法去營造優良的教學環境,讓每位孩子都在安全的條件下,盡情地享受學習!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康橋
    全站熱搜

    Hello KC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