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Z4A7117  

撰文/小學部吳品枋老師

藝術不只是閒情逸致下的玩意兒,其所影響的範圍超乎想像。而小學階段的藝術教育,除了發掘具藝術天份的孩子外,更重要的是培育我們的孩子具備帶得走的藝術能力,從參與藝術創作與表演活動中獲得愉悅、享受和滿足,以及對藝術的終身興趣。

    過去的藝術教學,著重於技巧的開發,畫的像不像,美不美,吹得順不順,唱得好不好,是傳統的思維,然而,藝術領域是主觀的且沒有標準答案,美感會因個人感官而有不同感受。所以近年來,藝文團隊在設計課程上,特重視透過「鑑賞」、「仿作」到「創作」,有步驟的開發孩子的技巧,提升對美的認識。

教室裡,我們期望營造歡愉放鬆的氛圍,目的在解放孩子們的壓力與束縛,老師提供情境,技巧性地提問,引導孩子學習如何深入欣賞,藉由一些視覺與聽覺的刺激,師生經由一問一答的方式腦力激盪激發聯想的創意,產生多元的思維。例如:在一幅畫中有小船、樹枝、人、雲朵、岩石…等,但畫面中間是否有暗藏玄機的倒影呢?孩子開始靜靜地專注凝視,終於這幅畫啟動了孩子們的好奇心,天鵝的倒影居然可以變成大象!當孩子從鑑賞中得知天鵝倒影變成大象的關鍵後,接下來要掌握畫中的創意,將倒影進行聯想,進而進行創作。從鑑賞到實際創作中,我們重視孩子的理解、思考的脈絡、溝通技巧到聯想的創意,課程設計不僅希望激發孩子們的想像力,更是突破原本制式的想法,讓孩子享受創意的樂趣,為生活增添更多趣味。當孩子一旦停下步伐依循老師的引導理清脈絡,處處皆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在課堂中所累積的巧思化創意結晶終究在七樓常態性的青山美展登場希望透過展出所有學生的作品,道出每位孩子藝術特質的想法,也希望孩子從互相欣賞中提升藝術鑑賞力,與珍視每次美勞創作的機會;而所有康橋的孩子下課時的自然駐足,輕聲細語,每穿過一次藝文廊道,就多一次氣質薰陶,更是一種無形的附加價值。

有上述美術的多元創作,為了持續發展孩子創意思考的能力,音樂也逐步跟進小學階段,音樂創作對孩子與老師來說,是極具挑戰的任務,由於先備知識有限,創作中又需符合很多樂理的規則,實屬不易,所以在設計課程上,需更加以孩子思維的角度出發,找到最能讓孩子理解的方式出發,循序漸進引導。老師藉由貼近孩子的生活經驗,或是平易近人的樂曲切入主題,並放手讓孩子分組討論,每每任務分組的情況下,每個孩子皆盡力完成自己的任務,不會有任何一個孩子百無聊賴;優秀的孩子會去協助需要幫助的孩子,同心協力完成他們的小組創作例如以耳熟能詳的民謠小星星』,有步驟地將節奏與音高做改編,小組共同創作屬於自己不一樣的小星星,給孩子一個難忘的作曲初體驗。

除了靜態的音樂創作,動態的成果展演更是藝文領域別具意義的特色活動,例如:一年一度「天籟齊歡唱」與「直笛揚樂音」的藝文嘉年華,是許多孩子躍躍欲試的大好機會。尤其當各班為了完美演出,而多花時間彩排、製作道具、加入創意橋段,縱使對於唱歌與直笛表現得跌跌撞撞,音樂能力需加強的小皮蛋,也可能因為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角色,成為舞台上一顆閃亮的星星,無形中讓班級內的互動更加緊密,班級氣氛也更為融洽,那種登台的高峰經驗,以及沉浸的聽覺饗宴,讓每個孩子都因樂聲的飄揚而心靈滿滿。

    藝文能擁有那麼多走過的痕跡,是長期經歷了團隊備課的專業對談與激盪,老師們彼此間不斷突破盲點,漸漸勾勒出完整的學習藍圖,唯有這樣的親身經歷才能嫻熟。很幸運地搭上了康橋近幾年致力團隊合作與活化教學的順風車,我們有很多夥伴可以相互切磋與交流。大家彼此共同探討,如何以多元的方式,給予孩子聽覺與視覺的啟發終於,我們漸漸建構了一套不一樣的藝術課程。雨果曾經說過:「進步,意味著目標不斷前移,階段不斷理新」期望我們的視野不斷變化與精進,繼續為孩子播下喜愛學習的快樂種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llo KC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