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Z4A7149  

撰文/六年級學年主任李愷文老師

參與活化教學四年以來,在校長與主任的領導下,學年主任的工作就是帶領學年團隊走進活化教學的世界,提升學年整體的教學品質。在活化教學的世界中,我們改變老師的角色,逐步的將教學的主導者轉移為引導者;變對於教材的依賴,將教材的連結移轉到學生經驗的連結;我們改變教室內的角色,逐步的把教學的主體從老師身上轉移到學生。

活化教學在康橋,在學年的運作下,發展出幾項特色:

 教案的形成具有層次性:

透過學年內部腦力激盪,先設計教案初步雛形,我們團隊再透過和組長、主任以及校長分別討論後,修改為符合學生學習為主體的教案,建構出康橋活化教學設計的層次性。

課程的發展具有循環性:

在康橋,每一位教師每學年都要負責一場次的教學演示,但是教學演示不是個人的事情,學年老師都要參與試教;每一份教案確認後,學年老師都先後個別試教,再提供不同的建議,讓這份匯集多人智慧的教案得以充分發揮。試教老師須在學年會議上分享心得和學生學習的狀況,提供給這位教學演示老師思考調整教案的必要性,以及評估學生學習歷程的各種可能性。很多老師即便教學演示後,仍會再次修正教案,做為未來下一學年教學的參考。這樣的過程不只是為了一次的教學演示,也不是一位老師的個人教學觀摩,而是能發展出永續循環的課程與教學模組,並且讓整個學年老師都能分享個人經驗,做到教學相長。所以,康橋活化教學的發展下,老師個人經驗與教學模式產生循環,透過不同形式的學年分享活動,又形成學年內以及跨學年的課程設計循環,也累積更多的課程設計模組與教學經驗傳承。

學習的階段具有階段性:

在校長的指導中,我們發現四個學生學習階段是環環相扣,每一個學習階段的存在是作為下一個學習階段的學習基礎。思考四個階段的連續性與完整性,可以減少了過往老師設計教案的盲點一味的以老師教學為思考點,卻忽略學生學習思考脈絡,忘了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

對於老師而言,我們不需要一個人單打獨鬥的設計課程,一次好的教學,是透過大家一起努力而成。我看到老師們會互相分享,提攜新進老師,更重要的是當學年內各班的教學有一致性時,家長也會看到學年老師們的用心,也不會做多餘的比較了。我們除了有堅強的學年團隊,還有領域團隊和行政團隊支持著。在橫向學年運作外,更添入各領域縱向的串連,在這四年編織出有系統、有成效的教學與課程模式。我個人在這四年也改變了不少教學模式,現在的我會把大部分的時間還給孩子,多運用討論學習,減少老師講述的時間。而在討論時,不但看到學生樂於參與討論,更可以發現其實老師們也在這幾年中一起逐步成長,大家對於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以及每個教學流程間的環環相扣都能表達出自己的看法與經驗。這樣的團隊運作,也許就是另一種學習共同體的展現了!

也因此,我們這幾年最大的收穫便在於設計教學時,老師們會開始思考生學習脈絡的完整性,逐步的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身上。教學活動也不再是老師表演的SHOW TIME,而是學生思考力與表現力的展現。學生在課堂上呈現的小組討論運作模式、專注聆聽能力與流利發表能力,更可以作為一個老師教學能力與班級經營的檢核指標。

在康橋這四年來,我們體會到原來老師的教學關鍵能力在於課前充分備課,除了設計學生學習的四個階段外,我們也致力於研究如何在課堂中精準的提問,引導學生思考,並串連學生的答案為學習重點;更希望激起孩子更大的學習意願,激勵學生持續學習。也因此,我們發現學生的學習模式和教室的氛圍出現了嶄新的面貌。透過討論,孩子們開始熱衷於學習,也增加了學習的動力;透過聆聽,孩子們學習在自己的思考脈絡中,開始融入別人的思考邏輯與想法;透過分享,學生學習表達自己的想法,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於是在這幾年的努力下,我們也逐步構築出一幅幅美麗的康橋教室風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llo KC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