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站作家:李萬吉(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

本文同步刊登時電子報:培養能力更重要 

最近2部國片「大稻埕」和「KANO」都在票房上獲得大家的肯定,也因為其歷史題材引起不少討論。而教育部剛通過的高中課綱微調,同樣也引發社會不少爭論。從這些爭辯的過程可以發現,同一事件可以有多種解讀和敘述方式。以民主社會的角度來看,只要大家相互尊重,這樣多元的意見發表是正向的,即使從教育的角度來看,也一樣有可學習之處。

以前我們習慣以單一價值的教育方式來教導學生,透過標準答案的考試制度,框架了學生對事件的認知和解讀,也磨掉了學生對問題的質疑和批判能力。這種情況在資訊不發達的時代問題不大,反正教科書寫的,老師說的,學生都照單全收,最重要的是考試能拿高分,其他的就不用想太多!然而,來到資訊爆炸且變化快速的年代,有太多管道可以獲得不同的新知,有太多機會可以找到不同的說法,那我們怎能期待學生只學會一種觀點?

知識本來就會隨著時間的演進而變化,即使是自然科學,也會因為新的研究和發現,推翻過去大家深信不疑的定律,更別說原本就少有標準答案的社會科學了。尤其當牽涉到歷史、政治、文化方面的議題,更容易受切入點和價值觀的影響,加上各政黨持不同觀點,彼此傾軋,就出現百家爭鳴,甚至嚴重爭執的現象。如果教科書能透過不同的觀點陳述,讓學生相互討論,思考自己的觀點,培養批判的能力,慢慢累積出自己的想法,應該比教科書統一的觀點,單純給答案要更有意義了。

教科書既然已不再是唯一的知識來源,老師不再是唯一的知識權威,那麼該思考的問題,就不只是教什麼?教科書該怎麼陳述?而是老師怎麼教才能培養學生具備辨別資訊、整合分析和判斷推論的能力! KCMUN         

arrow
arrow

    Hello KC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